妖妖__(⑅ↁ́ᴗↁ́⑅)

[侠盗枪棍组衍生]艳阳天(完)

里沉

大家好,我脑子有坑(而且比较大),把这玩意儿写了出来。

就之前说好的 中戏学生x什刹海体校生

算是伪RPS吧,单纯喜欢这个设定写着乐呵大家也看着乐呵乐呵(。)

里面的人物大家懂就好,夹了很多私货引用,还有姜老师的各种梗,在文章后面有汇总。没怎么看过那个年代的东西,情节细节内容全瞎编的,混乱时空线啊BUG啊OOC当然都是有的。然后我最近搬家没网,尝试用手机发,排版可能比较丑。

*(一定意义上的)一切与真人无关。

01

姜小军自认为是个记性挺好的人,样板戏的台词能从头到尾变着角色音调一个人演下来——连那尖声尖气的“奶奶,你听我说”都学了,不然怎么也对不住自己这戏剧学院表演专业的身份。这么多年鸡毛蒜皮的事情记得不少,唯独怎么跟那人好上的这事儿理不出个前因后果。

他就记得当时第一次见面的时候,那会儿他刚到戏剧学院读书,家里给他配了辆崭新凤凰自行车,他弟姜小兵死活闹着要骑,他不给怕他弟摔跟头,结果就是他骑着车载着姜小兵沿着大街慢吞吞地一路画龙,画着画着就到了利玛窦及外国传教士公墓那。坐自己身后的姜小兵突然拍了他后脑勺一下,指着路对面说:“哥,你知道那体校的美国人不?”

“哪呢?”姜小军有些不耐烦,把着龙头顺着姜小兵的手指的方向看,那就零零星星几个路人,连个洋人的影子都没见着。

“那,拎着个袋子那个。”姜小兵伸手指着都快站起来,姜小军怕这车都要被他掀翻了。

“那哪是个美国人啊,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坐好了你。”姜小军背着个手把姜小兵拉下来。

“嘿我前两天在你学校门口等你的时候听那水三儿说的,好像是家里移民去了美国,人户口本上国籍写的是美利坚呢,说来北京也好几个月了,在什刹海边上那体校学武术。”

姜小军只得又看了对面那人几眼,隔着条大街也看不清什么,就记得对方穿着花花绿绿的运动衫,那天阳光很好,但照在那人头上也没有金灿灿的。

“水三儿的话你都听,你咋就不听你哥的呢?”姜小军背着手还了姜小兵后脑勺一下。

02

这人吧,一注意到啥东西,就老是能遇到。

姜小军上了大学之后活动范围也就迁移到了锣鼓巷这一带。他们表演系的男生又闹腾,胡同里瞎溜达也是常事,这溜达着溜达着和街坊邻里也混熟了,见着的也都是老面孔。

自从上次带小兵出去之后姜小军也见过不少次那美国人,北京城真要讲这“城”也就是个屁大点的地方,姜小军估摸着从他们学校到什刹海体校沿着地安门大街走撑死也就是个一公里多。俩人开始也没什么交集,姜小军要是跟同学出来碰到了会偷偷摸摸看两眼,结果有一天一不小心偷偷摸摸给看对着眼了,姜小军那个性也没当回事,以后遇到就光明正大地看,也不知道是稀奇个什么劲。

那时候后海边上有个叫六哥的小炮儿,年纪不大却像老大爷一样好玩鸟,门口经常挂一大鸟笼子,金属器件擦得锃亮,里面养一只鹩哥,耳大毛亮,爪子金黄。十九岁的姜小军内心也不过是个半大孩子,路过的时候没事就逗逗那鹩哥,教那鹩哥讲台词。还好六哥也不忌讳这脏不脏口的问题,不然见天学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姜小军这腿怕早被六哥打折了。

那天正好姜小军跨在自行车上逗鹩哥,还特有耐心地慢慢教。

“太君,土八路在那边!”

“太君,土八路——在那边——”

姜小军快着慢着重复了好几遍,那鹩哥就是不吱声。

“嘿!这六哥整天好吃好喝供着你,怎么连这么句话都学不来?”姜小军伸了个根手指头进鸟笼里去戳鹩哥脑袋,惊得鸟瞎扑棱。

姜小军突然听到旁边有人轻笑了一声,转过去就看到那美国人站在自己旁边,一口白牙全露着,眼睛笑得弯弯的。

“你也喜欢这畜生啊?”姜小军收回手指头躲过鹩哥怼上来的嘴。

对面的人收敛了点笑容,表情显得有些疑惑。

姜小军平时也是个脑袋灵光反应快的人,现在却钉在那思考了起来。

“你听得懂我说啥不?”

对方点了点头,沉思了一下又摇了两下。这下反而把姜小军逗乐了。

“我叫姜小军。”

“姜小军!姜小军!”鹩哥边扑棱边重复。

03

外人提及姜小军那倔脾气,还算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但英文是个真硬伤,考大学时候的那点分数,也不知道多少是靠蒙出来的。

所以当对方告诉他名字的时候,姜小军怎么拧都拧不过这个弯儿。

他想着说怎么也该有个中文名啊,又问他姓啥叫啥,无奈对方艰难的发音让他实在是难以分辨,最后是对方拉着他手拿食指写了一遍名字,还真得是练武的人手上才能有那么厚的茧子,挠得他手心痒。姜小军一边感受对方写的是啥字一边近距离打量起对方。眼前的人可能比自己矮了半个头多,亚洲人长相,他对男性的审美能力有限,形容词也有限,反正觉得对方长得还顺眼,牙口特别好,看着个头小实际上精壮,看得出是个练家子。

“甄什么?”对方写完了,姜小军回忆着刚那个触感。

“你不如叫我甄功夫吧。”对方叹了口气,发音是很重的广东腔。

这回姜小军可算是听懂了。

04

后来姜小军怎么想都觉得这名字太随便了,不过难说他们美国人觉得这名儿挺酷。也不知道是搭错了哪根筋,姜小军冒去厨房找他妈,问当时为啥给自己取名叫小军。

“嗨,生你那时候你爸在外面打仗,这名儿医生取的,说等你爸回来了再想取啥。”

“后来呢?”

“后来你爸回来懒得改了,觉得小军挺好,有纪念意义。”

“那小兵的名儿呢?”

“你不记得啦?生小兵的时候你爸不是还在外面打仗嘛。”

所以再后来姜小军觉得在名字上分不出他们俩谁更随便一点。

再再后来姜小军觉得名字反正只是个称呼,也是方便大家分辨和叙述嘛。

05

姜小军自从认识了甄功夫,就不怎么去逗六哥的鸟了,反正都是教讲话,教人当然比教畜生好,容易产生成就感。

体校的作息跟他们不一样,甄功夫因为是个外籍插班生所以没办法住学校的宿舍,每天要倒三趟公交回租住的旅店。姜小军的课不固定,有的时候是台词形体,有的时候是表演,中午有空就会顺着地安门大街走到体校门口,跟甄功夫一起晃悠到公交车站等车,教对方点普通话。

往往也是姜小军走在路上看到想到什么句子词儿就教给对方学,对方照着葫芦画瓢,练了口广东腔的北京话。一开始姜小军还以为甄功夫是个话不多的人,整天都是自己叨叨对方听,结果有一天他们路过一家卖收音机的店,老板是个广东人,他才觉得自己低估了对方的讲话能力。

06

两个月之后姜小军就迎来了自己的暑假,七八月的北京晒得人汗流浃背。姜小军有个中学同学发小叫达子,读书好去了北大,不过也好戏剧这块儿,两个人没事就拿着个电话瞎按,装人家亲爹老师朋友亲戚之类逗人玩消磨暑假。

体校没他们这种放假体系,还是每天照常训练。姜小军有天闲着无聊就绕着什刹海走到了体校,扒在栏杆上往里看,正好赶上棍术课,他看甄功夫拎了根棍子走到场地中央。他一外行人也看不出什么门道,就觉得对方打得精彩好看,像小时候看戏,空翻之类的动作怎么都要有点叫好声。几个挑杆拆挡的动作精巧,出击也有力。三伏天这样的运动量早就满头大汗,绷紧的小臂肌肉亮晶晶的,出腿犀利,一字马咵嚓一下就下去了。姜小军想想自己的形体课,觉得真比不上,怪不得自己还这身材,只能占个骨架大的便宜。姜小军一手扒着体校的围墙一手撑着旁边一棵柿子树,旁边几只乌黑油亮的知了死命地叫,倒是让这艳阳天在姜小军的记忆中异常深刻。姜小军看着对方额前半长不短的头发都湿透了,脑子里居然冒出一句话,真他娘的性感。

07

暑假快结束的一天姜小军一不小心给说漏嘴,把他曾经去扒过体校围墙的事告诉了甄功夫,好在没交代自己去扒了几次。甄功夫反而也没啥反应,他俩走在一起一人买了一个门钉火烧,靠在路边的青墙上边吃边聊。

甄功夫跟他说:“我还不知道你学校在哪儿呢。”

姜小军说:“就锣鼓巷那个戏剧学院。”

“戏剧?”

姜小军不知道怎么解释,从裤兜里掏出自己的学生证,一本正经地凭着经验和自信朗诵着中央戏剧学院底下那行洋文:

“热参戳饿凯德米哦付抓马。”

转头对上甄功夫那张激动而热切的脸,姜小军还以为自己其实是个被埋没的语言天才。

08

后来姜小军发现一切都是他想多了,他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误会。

一个是直到那天甄功夫才发现他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学生。

另一个是直到那天他才知道甄功夫是怀揣着成为一个功夫影视演员的梦想来北京学武术的。

还有就是他的英语真的很烂。

09

被摸清底细的姜小军迫于莫须有的武力压迫决定在开学之后带甄功夫摸进自己学校玩,不过要等到他们体校公休。

那一阵恰逢姜小军他们那届男生特别闹腾,时常扰民,隔壁胡同的居民还给街道提了意见。给姜小军知道了,就摸了他爹的中山装,鼻梁上卡着一副酒瓶底,夹着个公文包去隔壁胡同挨家挨户敲门家访,还叫居民们写成材料签字,踏出四合院门之后还转过来认真地说:“相不相信组织?相信就别闹了,等我们落实这个事儿。”

充分展现了自己身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姜小军夹着皮包扬长而去,但他没想起来的是这天正好是体校公休,甄功夫此时就站在东棉花胡同口等他,他还没看到对方呢对方就看到他了,结果对方看他这一身打扮没忍住笑到腰都直不起来。

姜小军赶忙走过去拉着对方直起身子,皱着眉头关切地问:“小同志,你还好吗?”

然后对方笑得更厉害了。

姜小军思考着有这么好笑吗,挠了挠自己的脑袋。

10

姜小军领着甄功夫很轻松地就混进了学校。

对方今天没有像往常一样穿着体校的运动衫运动裤,而是穿了件的确良的白衬衫,头发也打理过,北京晴天的阳光下看着特别舒服,盘儿亮条儿顺的。姜小军怕对方看着自己老笑,就把眼镜摘了,他爹的中山装也脱了挂在手臂上,感觉他俩走在一起,他比较不像戏剧学院出来的。

姜小军是有正经课的人,上课的时候甄功夫就站在窗外旁听。姜小军也不知道他能听懂多少,有些心不在焉地跟同学对着台词确定站位。下课之后对方看着心情很好,姜小军也就带着对方把学校每层楼都转了一圈,反正这学校还没个足球场大。

他们顺着美工的油画教室走廊走到底,又拐到其它的教室,姜小军在前面走,走了一会儿转头发现身后突然没人了,最后在钢琴房找到了已经摸上琴键的甄功夫。

“你还会弹这玩意儿?”姜小军靠在门框上看着对方,对方没有回答,琴键已经按了下去,旋律在早已没人的楼层回响,还能听得到回声。

九月份估计是北京最好的季节,亮堂的阳光从玻璃窗透进来,窗缝里漏进来的风吹着窗帘起起伏伏,对方坐着的那个位置和钢琴一起逆着光,亮亮的一圈轮廓让姜小军想起第一次见对方的时候。

等他回过神来的时候琴盖已经合上了。

“好久没弹了。”对方笑着跟他说。

“挺好。”姜小军觉得自己有点恍惚。

11

时间过得也很快,甄功夫休息的时候总爱来戏剧学院找姜小军,那阵姜小军他弟不知道也是哪根筋不对,也想像他哥一样走演艺道路,中学一放学也奔着姜小军来,结果就是姜小军上课的时候一大一小俩站门外探头探脑。那时候姜小军在排个话剧,他搭档跟他说,小军,你尾巴真多。

天气转冷那阵北京风沙大,甄功夫裹着个厚外套戴着口罩防风沙,但眼睛总是会进灰尘,经常眼睛红红的,姜小军老调侃他说像只市场上卖的那种大白兔子。

甄功夫的普通话也给姜小军带着好了很多,至少能讲成段的话了。有的下午姜小军没课,也就领着甄功夫在紫禁城周边转悠。

他们去了北海公园划船,姜小军脑子里全是让我们荡起双桨那调,情不自禁哼哼,坐在自己对面的人大概也不知道这歌,呆呆地看着周围的景色发愣。

然后姜小军又领着他去爬景山,到顶了能看清整个紫禁城,天气有点阴,金黄的琉璃瓦显得没那么耀眼。看完他们又顺着下了山,姜小军老记得明朝哪个皇帝在这吊死了,却想不起来是哪一个,拧着个眉头使劲想,看起来跟旁边的人一样心事重重。

12

等到下一个公休天已经很冷了,姜小军问对方有没有去故宫玩过,对方摇头,于是大冷天他们俩又跑到没什么人的故宫逛,姜小军记得那天风特别大,像是从城西来的风贯穿他继续往城东刮,吹得他脑壳都疼。

甄功夫倒是把自己捂了个严严实实,就露了双眼睛在外面,他们俩绕完了太和殿继续往后走,风很大,他听戴着口罩的甄功夫讲话也朦朦胧胧。

“姜小军,你有没有想过你以后会演些什么样的角色?”

“不知道,我这人喜欢有挑战的,可能啥都会演吧。”

“演个皇帝?”姜小军听得出对方话里带着笑意。

“也不错,适合演个末代皇帝,可以在景山自杀或者在太和殿门口骑自行车。”

姜小军看着对方,对方倒没吭声。

“你呢?”姜小军反问。

“当一个武打演员也没那么多选择吧。”

“你可以演那种一代武林宗师,一个打十个那种。”姜小军突然想到那个艳阳天的下午,从围墙上看对方训练。

“难说我们还有机会演对手戏。”

“那挺好,到时候你来当英雄,小人我来当。”姜小军呵呵地笑了。

姜小军总觉得他们那天还讲了很多,怕是把他们这辈子的演艺生涯都意淫了一遍,但那天风太大了,吹得他也记不得后面的内容了。

13

姜小军最后一次见甄功夫是在后海的银锭桥上,那时候已经是腊月,后海的湖面冰都冻瓷实了,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在上面溜冰。

那次倒是甄功夫约的姜小军出来,他站在桥头靠着汉白玉栏杆,眼睛发红,姜小军知道对方肯定又被风沙迷了眼睛。

姜小军穿的有点少,缩头缩脑地靠到对方边上,哈着白气问去哪儿逛。

对方低着眼睛沉默了好久,然后开口跟他说:“我要回去了。”

姜小军第一反应是回哪儿啊这不才出来吗,第二反应才懂了对方意思。

冬天的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得皮肤生疼。桥下男人们在冰面上穿梭,冰刀割在冰面上,咯吱咯吱响。女人们脖子上挂着红围巾,脸蛋儿通红,男人呼出丝丝冷气,女人放肆地笑,湖面上喧腾着,远远看,男人们女人们,黑压压一片,看不出区别。姜小军觉得挺性感的。

“走吧,再看看,再转转。”姜小军握着身旁人的腕儿走过银锭桥。

14

甄功夫走了之后姜小军又回去找六哥的鹩哥,他跨在自行车上,仰着头逗那笼里的鸟。

“叫,姜小军。”

鹩哥不吭声,转着自己的脑袋看姜小军。

“怎么连我都不会叫了?”

“都不是原来那只鸟怎么会叫你?”六哥叼着烟走出院门倒茶壶里的半壶剩茶。

“前一阵我跑广州那带捣腾电视机,做了几趟赔了个底儿掉,我不在的时候没人管,之前那只还没入冬就作古了,又给换了一只。”六哥踩灭了自己的烟头,开了自己的弹簧锁,骑着车往发电厂去了,留姜小军一个人在原地看着那鸟出神。

“那就教你点新的。”

“叫,甄功夫。”

—End—

15

姜小军再回戏剧学院已经是毕业之后很多年的事情了。姜小兵考了两年戏剧学院没考上,结果去考电影学院给录了。达子导了个情景喜剧也成了有头有脸的导演,而他也算是混得还可以,演演戏,这两年导了个片子,战线拉的太长,刚刚才上映。同学聚会完的晚上他沿着什刹海转悠,这几年北漂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后海边上有了原来没有的驻唱歌手,他走到银锭桥上,旁边的音乐声朦朦胧胧。

他突然有点恍惚,觉得有些画面从脑内闪过,似曾相识,但有些光怪陆离的背景又不像真实存在。
他又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站在自己身前,手里握着棍子,仿佛光芒万丈,让他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十九岁的艳阳天。

—End—

一些(无意义)注释:

1、姜小军:姜老师的曾用名,主要是避嫌

2、奶奶,你听我说:《红灯记》的台词,我现在也就记得这段戏了……

3、姜小兵:姜老师的弟弟嘛,单纯想写。

4、利玛窦及外国传教士公墓:《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第一次见米兰的地方

5、水三儿:老北京对送水的人的称呼

6、六哥:我自己的私货,作为冯导的颜呸演技粉,就算是老炮儿的一个穿越同人吧……

7、太君,土八路在那边:《地雷战》的台词

8、甄功夫:我是真不想用这名(扶额)就当我避嫌吧

9、姜小军和姜小兵:这取名的事情是真的,姜老师自己讲的(。)只不过后来他们给改了。

10、达子:姜老师某英姓中学同学,瞎打电话这事是他替姜老师招的(。

11、热参戳饿凯德米哦付抓马:The Central Adcamy of Drama(这可能是中戏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12、相不相信组织:这也是姜老师年轻时候的光辉事迹

13、景山公园:崇祯搁这吊死的(。

14、末代皇帝:前者指之前提到的崇祯,后者指溥仪,姜老师毕竟也是演过溥仪的人

15、一个打十个:不用解释了……

16、你来当英雄,小人我来当:这个也不用解释了……

17、冬天的风像小刀子一样,刮得皮肤生疼。桥下男人们在冰面上穿梭,冰刀割在冰面上,咯吱咯吱响。女人们脖子上挂着红围巾,脸蛋儿通红,男人呼出丝丝冷气,女人放肆地笑,湖面上喧腾着,远远看,男人们女人们,黑压压一片,看不出区别。:根据《老炮儿》小说里的一段话改的,我挺喜欢这段。

18、银锭桥:听说情侣携手走过银锭桥会一生相知相守

19、跑广州那带捣腾电视机:还是我对冯导角色的执着,改革开放之后跑去广东经商的经历,弹簧锁、发电厂都是小说里的设定。毕竟姜老师电影里的冯导都让人印象深刻,这里也让他打个大酱油吧(x

20、大概也没人能看出来的一点点肉鸽万梗。

然后标题来源于窦唯老师的同名歌,还挺喜欢这首的,北京夏天的感觉。

算是突发脑洞自己填了…

睡醒去二刷肉鸽万嘻嘻!!!

评论
热度(357)
  1. 共17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上一篇 下一篇

© 妖妖__(⑅ↁ́ᴗↁ́⑅) | Powered by LOFTER